0%

《腓立比书》第1章是保罗在监狱中写给腓立比教会的一封书信的开篇,充满了感恩、喜乐和对福音的坚定信心。以下是该章的主要内容:


1. 问候与感恩(腓1:1-11)

核心思想:感恩与祷告

  • 保罗与提摩太问候腓立比的圣徒们,并特别感谢他们对福音的支持。
  • 腓1:6: “我深信那在你们心里动了善工的,必成全这工,直到耶稣基督的日子。”(表现出对腓立比信徒属灵成长的信心。)
  • 他为他们的爱心、知识与分辨力增长祷告,希望他们结果累累,荣耀神。

2. 保罗在困境中的见证(腓1:12-18)

核心思想:患难中的福音兴旺

  • 保罗谈到自己被囚并未阻碍福音,反而促进了福音的传播。
  • 因他的监禁,许多弟兄姐妹变得更加勇敢,为基督作见证。
  • 他提到一些人出于好意传福音,另一些人则怀有嫉妒或争竞之心,但无论如何,保罗都喜乐,因为基督在被传扬。

3. 生死之间的抉择(腓1:19-26)

核心思想:活着是基督,死了是益处

  • 保罗深知,借着腓立比教会的祈祷与圣灵的帮助,他将得到拯救。
  • 腓1:21: “因为我活着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处。”(表现出他对生命与死亡的坦然态度。)
  • 他渴望与基督同在,但也知道活着能继续造福腓立比教会。他选择为他们的信仰成长而留在世上。

4. 鼓励信徒的行为(腓1:27-30)

核心思想:过与福音相称的生活

  • 保罗劝勉腓立比信徒要坚定不移,同心合意,为福音而奋斗。
  • 面对外来的逼迫,他们不应惧怕,因为受苦是为基督的缘故。
  • 腓1:29: “因为你们蒙恩,不但得以信服基督,并且为他受苦。”

总结与主题亮点:

  • 喜乐与感恩: 即使在苦难中,保罗充满喜乐与感恩。
  • 福音的优先性: 不论环境如何,福音的传播是保罗的首要使命。
  • 属灵成长: 保罗盼望腓立比信徒在爱心、知识和信仰上不断增长。
  • 活出福音: 信徒要在生活中展现与福音相称的行为,即便遭遇苦难。

这章展现了保罗对腓立比教会的深厚情感,以及他对基督的坚定信心与属灵盼望。

保罗去腓立比时(约公元50年),该城市的社会与文化氛围深受罗马和希腊文化的影响,展现出一个多元、繁荣而又等级分明的社会环境。

1. 政治与社会结构:

  • 罗马殖民地身份:

    • 腓立比是罗马帝国的重要殖民城市,其居民享有罗马公民身份,包括免税、土地分配等特权。
    • 城市由罗马官员和退伍士兵管理,具有强烈的罗马军队文化
  • 社会等级:

    • 社会结构分明,上层是罗马贵族与官员,中层是商人和自由民,下层是奴隶与外来移民。
    • 公民身份至关重要,非公民常受歧视。

2. 经济与贸易:

  • 经济繁荣:

    • 腓立比位于埃格那提亚大道上,是重要的贸易中转站。
    • 黄金矿场为城市提供了巨大的经济收入。
    • 商人、工匠和农民构成了城市经济的中坚力量。
  • 商业活动:

    • 城市中心有集市和交易广场(Agora),是商业和社交的中心。
    • 吕底亚(徒16:14)是一位成功的紫色布料商,显示女性在商业上有一定地位。

3. 宗教与文化氛围:

  • 多神信仰:

    • 罗马和希腊的多神崇拜占主导地位,主要供奉神祇包括宙斯、阿波罗和狄俄尼索斯。
    • 还有皇帝崇拜(凯撒崇拜),这是罗马帝国的重要政治仪式。
  • 宗教宽容与排斥:

    • 腓立比的宗教文化多样,但犹太教影响有限,因城市中没有犹太会堂。
    • 保罗与西拉传福音时,赶出占卜使女的邪灵,激怒了当地商人,反映了宗教与经济利益的冲突(徒16:16-21)。

4. 日常生活与文化习俗:

  • 罗马式娱乐与文化:

    • 腓立比有罗马剧场,举办戏剧、角斗和公共集会。
    • 公共浴场和广场是社交与休闲的重要场所。
  • 家庭与性别角色:

    • 男性主导政治和经济事务。
    • 然而,吕底亚的故事显示,女性在商业界有一定的经济独立性。

总结:

保罗到腓立比时,城市展现出一个罗马化的繁荣中心,充满了社会等级分明的政治体制、国际化的经济与贸易,以及复杂的宗教和文化景象。这种社会环境虽然带来了挑战,却也为基督教的早期传播提供了多样化的听众和文化对话的机会。

众人揪住会堂主管苏提尼,在审判台前打他。这些事迦流一概不理。

苏提尼是哥林多犹太会堂的主管,与保罗可能有直接接触。保罗在哥林多传道时,常到犹太会堂向犹太人和外邦人讲解福音,因此苏提尼很可能认识保罗。《使徒行传》18:17记载,苏提尼在保罗被控告事件中,被人揪住殴打,可能因为他是会堂领导者,被牵连到争端中。然而,《哥林多前书》1:1提到,保罗写信时,与他同工的也有一位名叫苏提尼的人。如果这两段经文中的苏提尼是同一个人,这表明他后来可能信主,成为基督徒,并与保罗一同事奉。这样的转变或许显示了福音的感召力,即使是那些曾反对或敌视保罗的人也可能因信仰而彻底改变。如果苏提尼曾与保罗敌对,他的转变可能源于保罗传讲的福音内容、保罗个人的见证,或是其他事件的感动。苏提尼的经历反映了初期教会传道中的复杂局面,包括福音在敌对环境中的传播,以及宗教信仰带来的冲突与转化。

圣经究竟讲了什么?

一句话:圣经是关于造物主、人、物质世界的起初和终结。

Thank God For Bitcoin: The Creation, Corruption, and Redemption of Money

by Bitcoin and Bible Group

本书视角比较独特,作者从一个基督徒的角度审视了当前的法币系统,描述了法币和央行系统形成的历史过程,提出了法币系统的问题以及作者认为可行的解决方案。

作者认为,货币本身没有邪恶和争议之分,而且货币对于促进贸易有着不可获取的力量,因为货币可以帮助人们方便的时间和空间上转移价值。但是法币系统是邪恶的,因为法币系统正在盗取储蓄者存储的价值。

货币的属性

但是,把什么作为货币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货币应该具有什么属性呢?

  • 可分性
  • 可转移
  • 持久
  • 难以仿造
  • 稀缺

可分性,保障了货币可以把价值按照标准单元存储;可转移,确保我们可以方便的在空间上移动货币,比如黄金就比较难移动,而纸币容易移动;持久,确保我们可以在时间上保存价值,比如橘子就不是好的货币介质;难以仿造,确保货币不会凭空产生;稀缺性,确保货币具有价值存储的能力,比如,黄金开发技术实现了突破,黄金产量大增,黄金就不再适合作为价值存储。

法币与盗窃

法币的问题在哪呢?比如美金。美金具有上述5个特点中的4个,但是稀缺性成了问题。因为,央行可以任意发行公司、政府债务,直接生成美金。而且,美联储的权利巨大,这种绝对的中心化,必然导致邪恶的行为。

二战后,为了躲避战争的风险,大量黄金被运往美国,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不再储备黄金,而是美金,而美国央行承诺兑换黄金,这个协议被称为:Gold Exchange Standard。然而,该协议于1971年被废止,这就意味着美金变成了新的“黄金”。不同的是,美联储可以毫无成本的生成美金,世界各国完全仰仗于美联储的道德水准。稀缺性遭到破坏。

显然,问题不是美金,而是美金可以被轻易的制造。而且当政府缺钱的时候,更倾向对央行借贷。因为,当政府需要资金的时候,有两种选择:加税或者印钱。价税是个坏主意,没有一个政客愿意这么做;那就只剩下一个选择:印钱。印钱的不良结果在短时间不会看到,但是长期的增发货币导致通货膨胀明显,老百姓就会感受到。

印钱,不仅仅会导致通货膨胀,它还有道德问题。试想,世界的总价值为 100,美金总量为 100。那么,1 美金等于 1 单位价值。假设有 100 人,每人拥有 1 美金,此时央行增发货币,货币总量变为 200 美金,而这增发的 100 美金作为借贷给了政府,此时政府拥有了 101 美金,其余 99 人仍然拥有 1 美金。可是,在这一时刻世界的总价值还是 100,这就意味着 1 美金的代表的价值变为 0.5 单位。换句话说,政府有用的价值变成了 50.5 单位,而其他人(99 人)每人手上的价值就只剩下 0.5 单位。这就是赤裸裸的在没有征得其余 99 人同意的基础上进行的价值重新分配,话句话说,盗窃。

有两种办法可以让价值回归:生产力增加,价值增加;或者政府还债,收回现金。

然鹅,第一种方法起效缓慢;第二种,请看下图:

这是美联储的债务情况,13年来从未削减债务!!

在看看中国央行的资产负债:

20 年来从未消减负债!!

许多经济学家说,这是正常的,为了刺激经济。可是,为什么要刺激经济?因为经济衰退;为何衰退?因为增发货币的泡沫破裂了。。。恶性循环的法币系统。

法币会一直存在吗?

不会。有研究统计了已知的 775 种法币,其平均寿命为 27 年。其中最短的只有几个月时间,而最长就是英镑,已经有 200 多年历史了。

比特币

比特币提供了一种可能的代替法币的方案。因为他满足了 5 个货币特性,特别是稀缺性的保证。如果政府的目的是服务群众,促进经济发展,那么印刷法币这种权利应该被移除,以为他不是必须的。历史也证明,这种权利只会导致更多问题。一个独立的货币,才是道德的。

参考

雅各书 5:13-20

这段经文的大背景是雅各写信提醒教会的弟兄姐妹不要心怀二意,一心一意为神而活。

这段经文的重点在于祷告,这是基督徒在试炼中站立不跌倒的唯一方法。神希望我们随时随地的、本能的对神祷告。受苦,要祷告;喜乐,要祷告(歌颂);我们要在一切事情上祷告。

我们为什么祷告?

13 你们中间有人受苦吗?他就应该 _祷告_。有人心情愉快吗?他就应该歌颂。 14 你们中间有人患病吗?他就应该请教会的长老来,让他们奉主的名为他抹油 _祷告_。 15 出于信心的 _祷告_,可以使病人康复,主必叫他起来;他若犯了罪,也必蒙赦免。 16 所以你们应当彼此认罪,互相代求,这样你们就可以痊愈。义人 祷告 所发出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 17 以利亚是与我们性情相同的人;他恳切祈求不要下雨,地上就三年零六个月没有雨; 18 他又 _祷告_,天就下雨,地就生出土产来。

这里有一点难解的经文,就是关于 14 节医治和患病的经文。15 节的康复这个词跟拯救是同一个词,根据这本书的上下文,雅各通篇再说属灵的疾病。所以这个词翻译成拯救更加恰当。

紧接着以利亚先知的例子也印证了上面的说法。以利亚当时为什么祷告呢?他是为了提醒当时君王,不要三心二意的拜别的神。因为当时君王带头拜他妻子带来的假神,以利亚祷告旱灾是为了要提醒君王 耶和华神才是唯一的真神。

雅各这里提到,以利亚是与我们心情相通的人,我们也应该想伊利亚一样通过祷告与神同工,因为祷告是大有功效的!雅各不希望我们中间的弟兄姐妹离开真道,就像以利亚不希望当时的君王要离开耶和华神。灵魂的死亡才是罪严重的“疾病”。

我的弟兄们,你们中间若有人被骗离开了真道,如果有人使他回头, 20 你们应该知道,那使罪人从歧途上转回的,就会拯救他的灵魂脱离死亡,也会遮盖许多罪恶。

作为基督徒,我们不光要为自己的属灵生活祷告,也应该关心其他的弟兄姐妹,为其他人的属灵生活祷告。

我们要在一切事情上祷告,仰赖神。没有比互相带求更好的互相服侍的事情了!一切事情:

  • 认罪
  • 倾吐心声
  • 互相鼓励
  • 等等。。。

为什么我们不祷告?

自信,骄傲,不交托。

更深层次的,我们其实不愿意承认自己拒绝神,就会导致不祷告。

写在最后

2021 年新冠疫情,这一篇是雅各书系列的最后一个系列。雅各提醒我们,心怀二意是更加严重的属灵疾病,我们需要不断的祷告医治我们的属灵。

因为认罪悔改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一次性的。所以我们需要通过祷告帮助我们世界警醒。

雅各书 还有很多细节帮助我们。继续阅读。

————— PDF文件 —————-

雅各书 3:13 - 4:14

真正的智慧

13 你们中间谁是智慧、有见识的呢?他就应该有美好的生活,用明智的温柔,把自己的行为表现出来。14 如果你们心中存着刻薄的嫉妒和自私,就不可夸口,也不可说谎抵挡真理。15 这种智不是从天上来的,是属地的、属血气的和属鬼魔的。16 因为凡有嫉妒和自私的地方,就必有 扰乱和各样的坏事。 17 至于从天上来的智慧,首先是纯洁的,其次是和平的,温柔的,谦逊的, 满有恩慈和善果,没有偏袒,没有虚伪。 18 这是缔造和平的人,用和平所培植出来的义果。
[name=雅各书13]

从神而来的智慧,应该是表里如一的。不可当面一套,心理一套,教会一套,生活一套。这样割裂的状态就不是智慧的。作为一个基督徒,作为一个智慧的基督徒,应该是始终如一的。

放纵私欲,做世界的朋友

雅各笔锋锐利,丝毫不留面子。

4 你们中间的争执和打斗是从哪里来的呢?不是从你们肢体中好斗的私欲来的吗? 2 你们放纵贪 欲,如果得不到,就杀人;你们嫉妒,如果一无所得,就打斗争执。你们得不到,因为你们不求; 3 你们求也得不到,因为你们的动机不良,要把所得的耗费在你们的私欲上。 4 淫乱的人哪,你们不知道与世俗为友,就是与 神为敌吗?所以与世俗为友的,就成了 神的仇敌。 5 圣经说:“ 神爱他那安置在我们里面的灵,爱到嫉妒的地步” 你们想这话是徒然的吗? 6 但 神所赐的恩更大; 所以圣经上说:“ 神抵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
[name=雅各书14]

婚姻是神的奥秘,就是用来展示人和神的关系。

谦卑悔改,恩典便会降临

7 你们应当顺服 神,抵挡魔鬼,魔鬼就逃避你们。8 你们应当亲近 神, 神就亲近你们。罪人 啊,要洁净你们的手;三心两意的人哪,要清洁你们的心。 9 你们要愁苦、悲哀、哭泣,把欢笑 变为伤痛,把快乐变为忧愁。 10 你们务要在主面前谦卑,他就使你们高升。
[name=雅各书14]

基督徒就有能力抵挡撒旦,神希望我们痛彻心扉的悔改。这悔改的权利,恰恰是神的恩典。求神赐给我们这样的谦卑和悔改。

雅各书 1:1-12

1 神和主耶稣基督的仆人雅各,向散居各地的十二支派问安。 2 我的弟兄们,你们遭遇各种 试炼的时候,都要看为喜乐; 3 因为知道你们的信心经过考验,就产生忍耐。 4 但忍耐要坚持到底(“坚持到底”原文作“有完全的功效”),使你们可以完全,毫无缺乏。 5 你们中间若有人缺少智慧,就当向那厚赐众人,而且不斥责人的 神祈求,他就必得着。 6 可是,他应该 凭着信心祈求,不要有疑惑;因为疑惑的人,就像被风吹荡翻腾的海浪。 7 那样的人,不要想 从主得到甚么; 8 因为三心两意的人,在他的一切道路上,都摇摆不定

9 卑微的弟兄应当以高升为荣; 10 富足的也不应该以降卑为辱; 因为他如同草上的花,必要过 去。 11 太阳一出,热风一吹,草必枯干,花必凋谢,它的美容就消失了; 富足的人也必在他 的奔波经营中这样衰落。

12 能忍受试炼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经过考验之后,必得着生命的冠冕,这冠冕是主应许 给爱他的人的。

我们应当把试炼看作是极大的喜乐

雅各书的背景:基督徒别破分散各地,经历迫害、贫困。所以,有些基督徒被骗,偏离信仰。

知道神的美意 1:3-4

神的智慧高过我们,但是神的意图是为了我们的益处。通过合适的试炼,会让我们不断回到神身上,让我们的信心经过考验,以至于产生忍耐。信心经过考验,就像锻炼一样,过程是通过的,结果是好的。经过试炼,信心就会更加刚强,就可以坚持到达新天新地。所以雅各也说:

12 能忍受试炼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经过考验之后,必得着生命的冠冕,这冠冕是主应许 给爱他的人的。

如果我们一直顺利,我们就容易忽略信心,跟随世界,不知不觉的偏离道路。试炼是神的美意,为了锻炼我们的信心,没有经过锻炼的信心是脆弱的。

这样,我们就可以在痛苦中感受神的美意。

求神赐下智慧 1:5-8

而且,在试炼中神也没有让我们孤身一人,我们可以通过祷告获得从神而来的智慧和能力,应对眼前的试炼。神永远垂听我们的祷告,他甘心情愿的赐下智慧,让我们可以按照神的旨意去生活。所以,在是试炼中,我们应该通过祷告求助神的帮助,应对试炼。这样我们就可以从神的角度去看待眼前的试炼。

但是雅各也提醒:

6 可是,他应该 凭着信心祈求,不要有疑惑;因为疑惑的人,就像被风吹荡翻腾的海浪。 7 那样的人,不要想 从主得到甚么; 8 因为三心两意的人,在他的一切道路上,都摇摆不定

我们一定要凭着信心祷告,但是不要利用神成就自己的私欲。

因将来而欢喜 1:9-11

在经历试炼的时候也应该经常思考将来的荣耀,就是属天的财富。雅各这里解释到,这个世界的东西终将逝去,只有属灵的财富才是永恒的。而每一个基督徒,已经获得了这永恒的、属灵的财富,我们因此在试炼中欢喜。

雅各甚至警告:

10 富足的也不应该以降卑为辱; 因为他如同草上的花,必要过去。 11 太阳一出,热风一吹,草必枯干,花必凋谢,它的美容就消失了; 富足的人也必在他 的奔波经营中这样衰落。

富足的生活,甚至更容易让我们放弃信仰,放弃永恒的财富,被世界吸引。换句话说,富足的人更容易心怀二意。

值得么?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继承了1千万英镑,结果他去用1千万买了无数的鲜花。那么他是不是极其愚蠢?同样,用永恒的财富换世界上必将腐败的东西也是愚蠢的。

雅各书“入门”

24 “所以,凡聽見我這些話又遵行的,就像聰明的人,把自己的房子蓋在磐石上。 25 雨淋、 水沖、風吹,搖撼那房子,房子卻不倒塌,因為建基在磐石上。 26 凡聽見我這些話卻不遵行 的,就像愚蠢的人,把自己的房子蓋在沙土上。 27 雨淋、水沖、風吹,搖撼那房子,房子就 倒塌了,並且倒塌得很厲害。”
《马可福音》7:24-27

19 我的弟兄們,你們中間若有人被騙離開了真道,如果有人使他回頭, 20 你們應該知道,那 使罪人從歧途上轉回的,就會拯救他的靈魂脫離死亡,也會遮蓋許多罪惡。
《雅各书》 5:19-20

雅各是谁?他是基督的弟弟。耶稣活着的时候,他不相信耶稣是神的儿子,不是一个信徒。但是耶稣基督复活后,他信主了,而且成为了虔诚的基督徒,并带领教会。他于公元62年殉道,所以这本书大概实在公元50年左右写成的。当时,基督徒遭遇迫害。使徒保罗,当时还不是基督徒,而四处迫害基督徒。所以基督徒才会散落各地。也正式因为分散,教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比如贫困,比如出现了很多假教师,诱惑人偏离真道。

雅各为什么要向这些分散在各地的基督徒写信呢?雅各使用了很多黑白分明的例证,就好像当年他的哥哥,耶稣基督,的登山宝训一样。雅各书的中心思想是希望原先读者意识到,心怀二意对基督徒是致命的,信心要有实际行动。

:warning: 不要离开真道!

就是与世俗为伍,随波逐流。基督徒脚踏两只船非常危险,这样不仅要失去救恩,也会在日常生活中变得痛苦,既得不到主内的喜乐,也不能在世俗的生活中获得任何安慰。

:information_source: 使人回转

如果你看到了有人正在走在离开真道的路上,或者你发现自己已经走偏了,一定要激励自己或者别人,回到真道。
有信心,没有行为,是死的!

拯救灵魂的主题贯穿着《雅各书》。

:medical_symbol: 遮盖罪

神与我们同工,救赎灵魂可以遮盖许多罪。神甘心乐意与罪人和好,你们亲近神,神就会接受你。。神会赐给我们一切所需的,让我们可以过讨神喜悦的生活!

2021年的开始,你可以确信,神依然愿意遮盖我们的罪恶。我们应该卸下重担,与神同工,享受与神同在的喜乐,救赎自己、救赎他人的灵魂。

祷告:

  • 醒悟过来,彼此鼓励
  • 一心一意,坚持到底

人为什么难以接受耶稣?

我是光,我到世上来,叫所有信我的不住在黑暗里

人的不信也在神的计划之内,以赛亚先知在公元前700年前后,看到了一个异象:他看到了一个受苦的神的仆人,这个仆人被人藐视,不被人接受。

耶稣在讲道的时候,引用了以赛亚先知的异象:

耶稣说完了这些话,就离开他们隐藏起来。 37 耶稣在他们面前行了许多神迹,但是他们仍然不信他。 38 这是要应验以赛亚先知所说的话:“主啊,我们所传的,有谁信呢? 主的膀臂向谁显露呢?”。
《约翰福音》 12

以下就是耶稣引用的经文:

13 看哪!我的仆人必行事亨通,他必受尊崇,被高举,成为至高。 14 许多人怎样因你而惊奇,(因为他的容貌毁损得不像人, 他的形状毁损得不像世人),15 照样,他也必使多国的人惊异,君王要因他闭口不言, 因为从未向他们述说过的事,他们必看见; 他们从未听过的,他们要明白。53 谁会相信我们所传的?耶和华的膀臂向谁显露呢?
《以赛亚书》 52

人们的不信,是神的审判。当年神正式通过以色列人的不信,完成了他的计划。以色列人把耶稣送上十字架,完成了对世界的救赎。耶稣的死亡和复活正式神一直以来的救赎计划。

然而,如今救赎已经成就了,只要愿意谦卑回转,审判可以避免:

44 耶稣大声说:“信我的,不单是信我,也是信那差我来的。45 看见我的,就是看见那差我来的。46 我是光,我到世上来,叫所有信我的不住在黑暗里。47 人若听见我 的话却不遵守的,我不审判他,因为我来不是要审判世人,而是要拯救世人。48 弃绝我又不接受我的 话的人,自有审判他的。我所讲的道在末日要定他的罪;
《约翰福音》 12

所以,如今我们要为自己的不信负责。爱人的荣耀,多过爱神的荣耀,不是真信,乃是假信。

耶稣基督就是黑暗世界的光。如果我们看见了光,却还想留在黑暗里,罪就已经定了。然而,耶稣基督仍然把救赎的大门敞开:

人若听见我 的话却不遵守的,我不审判他,因为我来不是要审判世人,而是要拯救世人。

这是耶稣第一次来到世界的目的,但是耶稣也应许,他会第二次来到世界,进行审判,而他现在所讲的道就会给世人定罪,永远的留在黑暗里。

教会对基督徒意味着什么?是一个俱乐部?我们足够重视教会吗?教会是神的计划中最基础的部分,最中心的部分,不是神临时的计划。在旧约中我们就看到了教会的雏形。教会是用基督的血赎回的。

哥林多前书12-14

恩赐的多样性(12)

1弟兄们,关于属灵的恩赐,我不愿意你们不明白。2你们知道,你们还是教外人的时候,总是受迷惑被引诱,去拜那不能说话的偶像。3所以我要你们知道,被 神的灵感动而说话的人,没有一个会说“耶稣是可咒诅的”;除非是被圣灵感动,也没有人能说“耶稣是主”。

属灵的恩赐包含非常多种类,讲道的、方言、预言等等,当然也包括其他看起来“不属灵”的恩赐,比如服侍他人、经济上的资助等等。这些都是恩赐,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神让教会个人具有不同的、各种各样的恩赐是为了让我们可以同心合一的成为一个基督的教会。

爱的必要性(13)

使徒保罗的意图非常重要,不要误解他的意思。这段经文其实是保罗在职责格林多教会。

爱是必不可少的:1我若能说世人和天使的方言,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样。。没有爱,拥有任何属灵的恩赐都是无谓的。
每一个教会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

在这一节,有一句非常注明的段落:

4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不自夸,不张狂;5不作失礼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动怒,不计较人的过犯;6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7爱是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可是保罗在这里说出这些不是为了给爱下定义,而是为了指出格林多教会的问题。比如格林多教会充满了骄傲和嫉妒,他们很爱自己没有彼此相爱。他在这里列举的每一项,都是特别针对格林多教会的问题而来的。

这段其实是一个指责。

造就的优先性(14)

5我愿意你们都说方言,但我更愿意你们都讲道;因为那说方言的,如果不翻译出来使教会得着造就,就远不如那讲道的了。

说方言是恩赐,但不是可以造就所有人,不一定可以造就教会。所以,应该用理智让人理解。

26弟兄们,那么应该怎么办呢?你们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各人或有诗歌,或有教训,或有启示,或有方言,或有翻译出来的话,一切都应该能造就人。

tags: 教会 哥林多前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