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立比书》第1章是保罗在监狱中写给腓立比教会的一封书信的开篇,充满了感恩、喜乐和对福音的坚定信心。以下是该章的主要内容:
1. 问候与感恩(腓1:1-11)
核心思想:感恩与祷告
- 保罗与提摩太问候腓立比的圣徒们,并特别感谢他们对福音的支持。
- 腓1:6: “我深信那在你们心里动了善工的,必成全这工,直到耶稣基督的日子。”(表现出对腓立比信徒属灵成长的信心。)
- 他为他们的爱心、知识与分辨力增长祷告,希望他们结果累累,荣耀神。
2. 保罗在困境中的见证(腓1:12-18)
核心思想:患难中的福音兴旺
- 保罗谈到自己被囚并未阻碍福音,反而促进了福音的传播。
- 因他的监禁,许多弟兄姐妹变得更加勇敢,为基督作见证。
- 他提到一些人出于好意传福音,另一些人则怀有嫉妒或争竞之心,但无论如何,保罗都喜乐,因为基督在被传扬。
3. 生死之间的抉择(腓1:19-26)
核心思想:活着是基督,死了是益处
- 保罗深知,借着腓立比教会的祈祷与圣灵的帮助,他将得到拯救。
- 腓1:21: “因为我活着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处。”(表现出他对生命与死亡的坦然态度。)
- 他渴望与基督同在,但也知道活着能继续造福腓立比教会。他选择为他们的信仰成长而留在世上。
4. 鼓励信徒的行为(腓1:27-30)
核心思想:过与福音相称的生活
- 保罗劝勉腓立比信徒要坚定不移,同心合意,为福音而奋斗。
- 面对外来的逼迫,他们不应惧怕,因为受苦是为基督的缘故。
- 腓1:29: “因为你们蒙恩,不但得以信服基督,并且为他受苦。”
总结与主题亮点:
- 喜乐与感恩: 即使在苦难中,保罗充满喜乐与感恩。
- 福音的优先性: 不论环境如何,福音的传播是保罗的首要使命。
- 属灵成长: 保罗盼望腓立比信徒在爱心、知识和信仰上不断增长。
- 活出福音: 信徒要在生活中展现与福音相称的行为,即便遭遇苦难。
这章展现了保罗对腓立比教会的深厚情感,以及他对基督的坚定信心与属灵盼望。
保罗去腓立比时(约公元50年),该城市的社会与文化氛围深受罗马和希腊文化的影响,展现出一个多元、繁荣而又等级分明的社会环境。
1. 政治与社会结构:
罗马殖民地身份:
- 腓立比是罗马帝国的重要殖民城市,其居民享有罗马公民身份,包括免税、土地分配等特权。
- 城市由罗马官员和退伍士兵管理,具有强烈的罗马军队文化。
社会等级:
- 社会结构分明,上层是罗马贵族与官员,中层是商人和自由民,下层是奴隶与外来移民。
- 公民身份至关重要,非公民常受歧视。
2. 经济与贸易:
经济繁荣:
- 腓立比位于埃格那提亚大道上,是重要的贸易中转站。
- 黄金矿场为城市提供了巨大的经济收入。
- 商人、工匠和农民构成了城市经济的中坚力量。
商业活动:
- 城市中心有集市和交易广场(Agora),是商业和社交的中心。
- 吕底亚(徒16:14)是一位成功的紫色布料商,显示女性在商业上有一定地位。
3. 宗教与文化氛围:
多神信仰:
- 罗马和希腊的多神崇拜占主导地位,主要供奉神祇包括宙斯、阿波罗和狄俄尼索斯。
- 还有皇帝崇拜(凯撒崇拜),这是罗马帝国的重要政治仪式。
宗教宽容与排斥:
- 腓立比的宗教文化多样,但犹太教影响有限,因城市中没有犹太会堂。
- 保罗与西拉传福音时,赶出占卜使女的邪灵,激怒了当地商人,反映了宗教与经济利益的冲突(徒16:16-21)。
4. 日常生活与文化习俗:
罗马式娱乐与文化:
- 腓立比有罗马剧场,举办戏剧、角斗和公共集会。
- 公共浴场和广场是社交与休闲的重要场所。
家庭与性别角色:
- 男性主导政治和经济事务。
- 然而,吕底亚的故事显示,女性在商业界有一定的经济独立性。
总结:
保罗到腓立比时,城市展现出一个罗马化的繁荣中心,充满了社会等级分明的政治体制、国际化的经济与贸易,以及复杂的宗教和文化景象。这种社会环境虽然带来了挑战,却也为基督教的早期传播提供了多样化的听众和文化对话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