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随想 - 我不讨厌以太坊!

关注我一段时间的朋友可能觉得我讨厌以太坊和一切非比特币网络,这是一个误会:我不讨厌以太坊。我也不是 Bitcoin Maxilisim

从头说起 - 不同视角下的比特币

第一次听说比特币是 2016 年,然后经历了 2017 年的 ICO 潮、挖矿潮、炒币潮,实话说我赔钱了,对那时候的我来说整个“币圈”就是一场投机:是什么不重要,能赚钱吗?那时没有真正了解过比特币和区块链社区,我的认知停留在媒体的各种报道层面。

回想起来,亏损不仅仅是运气的问题,也是为认知缺陷买单。

计算机背景下的比特币

2018 到 2019 年这段时间,我尝试从技术层面和经济学层面重新理解比特币、以太坊和整个区块链社区,而不是投机和交易的层面。从比特币白皮书开始,通过代码理解比特币如何运作,这其中包括:

  • 公钥密码学
  • 加密哈希算法
  • 工作量证明(PoW)原理和实现 - 如何形成共识
  • 区块包含的具体内容
    • Merkle Root
    • Transaction
    • Script - 智能合约的原理和执行
  • 网路通讯协议
  • Mempool
  • 钱包的原理和实现
    • 热钱包
    • 冷钱包
    • Multi sig
    • 。。。

顺带提一句,这个网站是一个非常友好的从技术层面理解比特币的地方:https://learnmeabitcoin.com/

我也读了这本书:《Programming Bitcoin: Learn How to Program Bitcoin from Scratch》。

只有当我亲手敲下代码,亲自解析一个区块中的每一个交易记录,每一段智能合约的执行后,我才真实了真正的比特币协议,才能判断媒体的报道是否准确。

经济学背景下的比特币

经济学的角度,我读了两本书:

  • Economics in One Lesson
  • The Bitcoin Standard

这是两本小书,都不长,但是对于一个学工科的人来说,读起来受益且舒适。这两本书很有意思,《Economics in One Lesson》是一本来自 1946 年的“老”书,但是知名经济学家 Walter Block 在 2007 年为这本书的再版写序言的时候这样写道:

I am still amazed at its freshness. Although the first edition appeared in 1946, apart from a mere few words in it (for example, it holds up to ridicule the economic theories of Eleanor Roosevelt, about which more below) its chapter headings appear as if they were ripped from today’s headlines. Unless I greatly miss my guess, this will still be true in another 60 years from now, namely in 2068.

我很吃惊,这本书仍然如此鲜活。尽管第一版是 1946 年发行的,这本书中多数章节题目就像是从今天的报纸头条中取出一样。除非我错的很离谱,60 年后,2068 年,这本仍然如此。。

而第二本书《The Bitcoin Standard》成书 2018 年,刚好在比特币崩盘后(比特币一度价值仅为 3000 美金)。这本书从货币的历史说起,在法币系统的背景下,阐述了比特币网络的独特性和可能得影响。

在这个视角下,主要分析了比特币网络可能会对全球经济以及法币系统带来的影响。当然,这些影响与比特币的实现方法密不可分,换句话说不能割裂两个视角:计算机和经济学。

我眼中的比特币和以太坊

在我的认知中,如果大众对一个事物的认知非常割裂且极度摇摆不定,那么这个实物往往是影响深远的。只不过并不是每个影响深远的实物都会朝着人们最开始认知方向发展。

日心说问世的时候,人们对他的认知是割裂的:教会吵着烧死伽利略,而科学界却为止震动;互联网问世的时候,人们对它的认知的割裂的:旧媒体不断嘲讽和攻击互联网,而极客们却为之付出心血开发网络应用。

现在人们对比特币和以太坊也类似的割裂的态度:有些人觉得比特币和以太坊会带来革命性的改变;有人觉得比特币和以太坊完全没有价值,只是投机炒作的玩具。

更有意思的是,即使在数字资产的圈子里,比特币社区和以太坊社区也是割裂的,水火不容。这种冲突在以太坊升级 PoS 后达到了顶峰:比特币圈子的人觉得 PoS 以后的以太坊彻底失去了去中心化的能力,回到了传统央行模式;以太坊圈子的人则认为比特币协议过于保守,无法实现复杂功能,而且 PoW 是对能源的浪费。

不仅仅比特币社区跟以太坊社区割裂,无数新兴的链都走向了 PoS,并且试图超越以太坊,虽然至今并没有出现任何有竞争力的公链(Solana,Pokladot 等等在市值、参与人员和DApp数量方面均无法跟以太坊抗争)。

其实在我看来,以太坊在升级 PoS 后已经成了与比特币完全不同的事物,他们的实现逻辑和最终目的都变得完全不同。也许,他们现在的关系更像是是孙悟空和贝吉塔:看起来是敌人,其实是朋友。

比特币有两个东西决定了他去中心化和稳定的属性:

  • 工作量证明,保持公链和物理世界的联系
  • 保守的智能合约,仅保留和支付相关的指令

比特币被设计出来的最初目的只有一个:在没有第三方的情况下,实现价值转移。仅此而已。

Bitcoin is an innovative payment network and a new kind of money.
比特币是一个新的支付网络,一种新的钱。

曾几何时,人们通过以物易物实现价值交换,后来人们使用黄金把自己的劳动价值存储起来,以便将来交换其他物品。在法币出现以前,“钱”这种特殊的物品都是自然物品,且无法轻易获得:没人可以凭空生产一个桌子,或者以很低的代价生产黄金。但是,实物的“钱”存在一些问题:不方便转移、不方便切分。无奈,人们发明了“货币”代表“钱”,比如 1940 年代的美金,每一美金都可以从银行支付一定的黄金。再后来,“货币”也无法满足人们的欲望,“法币”诞生了。本质上,法币代表的不再是“钱”,而是信誉(credit)。从此以后,人们把价值存储在另一群人的信用中,而不是实物。

比特币的诞生正在试图利用互联网把“钱”变回实物,但是方便传输、方便分割。在这个意义上,持有比特币与持有黄金有类似的特性,即你持有的“钱”不是以信誉为基础,而是工作量证明。更进一步,是工作量证明消耗的时间和能源。

对于人类来说,真正稀缺的只有时间。任何物品都可以随着科技的发展或者地理发现变得不在稀缺。

比特币的设置会最大化去中心化、最大化吞吐和稳定性,但是相应的他牺牲了速度和灵活度。

我们再看以太坊:

Ethereum is the community-run technology powering the cryptocurrency ether (ETH) and thousands of 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s.
以太坊是一个社区驱动的技术,用来支持数字资产 ETH 和数以千计的去中心化应用程序。

以太坊的特征是什么呢?

  • 权益证明,切断公链和物理世界的联系
  • 激进的智能合约,尽可能多的尝试各种指令,包括循环

本质上以太坊是一个软件开发平台,这个平台的目的并不是价值传递,而是构建网络应用程序。既然是构建去中心化应用程序,PoS 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而丰富的智能合约也正是为此。

目前以太坊社区的应用程序门类异常丰富:

  • ERC-20 :同质化代币
  • ERC-721:NFT - 非同质化代币
  • DAO :匿名协作组织
  • DeFi :金融
  • DeSci :科研
  • 。。。

目前人们还在探索以太坊平台究适合做什么事情。

但是,无论如何,从上面的分析看出比特币和以太坊已经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他们的领域几乎没有交集。也就无所谓割裂。

tags: Bitcoin Ethereum